目前分類:[MyPATH]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每一次的 Conscious dance 都像是內心的劇場,隨著音樂推演,一幕接著一幕上演。

 

第一部 誕生

這個星期日早上,在四十分鐘的瑜伽之後,DJ 放起輕盈的音樂,感覺自己正在慢慢甦醒,做著 tree meditation,感受 energy from the ground and crown。漸漸的,感受身後有翅膀漸漸在長出來,從輕微的能量伸展,到試探著、甩著、蜷曲伸展著那股能量,到漸漸感受他越來越有形、穩固,然後開始意識到,精靈們也喜愛與我們共舞吧!腦海中浮現 The collective pixies,這才意識到這空間可不只我啊,還有一堆其他人的能量呢。大家都是精靈嗎?不,大家在當下都各自有各自的意象呢。

隨後音頻下墜,tribal 的鼓聲也響起,起床的精靈們見到了奇異的訪客,身咖啡色、閃耀著金屬光澤的訪客,身體扭曲,動作悉悉簌簌,關節細微,每個肢體環節似乎隨時都有秘密在誕生。我們精神緊繃的同時,也好奇的試探這陌生異國的禮節、肢體、韻律與能量,把心眼放到脖子頸椎、脊椎、手指頭、膝蓋、大腿的一個個關節上。

後來音樂變成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,從輕巧按捺,越來越大聲變得張狂、滑稽,大家跨起大舞步飛跳在大舞廳中,DJ 也下場飛快的繞著圈圈跳躍,人們也都變成了精靈,往上跳、往前跳、大步滑開雙腿、揮長雙手,繞著圈圈衝、衝過人群、繞著外圍或是原地打轉,真的精靈們此時一定很愉快吧!那一股腦不顧後果的跳舞!Oh, a pixie’s gotta do what a pixie’s gotta do. 突然覺得,我們大家正在同時一起上演一出華麗又滑稽的歌劇,上演著山大王的宮殿!

文章標籤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年在準備前往歐洲的過程中,很不可思議的,Morgan Le Faye 堅持向我現形。第一次,是在猶豫要去哪一個國家的時候。那時她現身,我便差點決定要去 Glastonbury,也就是Avalon的傳說之地,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顯要的Otherworld入口之一。最終,考量各種現實因素後,決定去愛爾蘭,而在前行的一個月,我再次詢問,這個月期間,我該為哪位女神服務,學習傾聽。結果,Morgan Le Faye 又出現了(旁邊伴隨著阿茲特克女神 Coatlicue)。

(我使用的是Amy Sophia Marashinsky的女神神諭卡

我請她指引我 How should I serve and connect with you? 我們在一個山坡上,在有些慌亂的氣場中,已有一堆精靈聚集,而且竟然圍繞著我,等我作些什麼聲明。天哪!我毫無防備,只好硬著頭皮開口,臨場發揮。

文章標籤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地信仰中,日與月扮演著推動生命的角色。每個月,我們都受著月亮的週期影響。而每一年,我們都跟著太陽與地球的週期關係,度過四季與節慶。

秋分到了!秋分意味著什麼?夏季是我們向外與物質世界做連結的體現,展現最燦爛的各種可能性。在冬季,我們則回到內在,向內省思、分解與重整。在這之間,有一個轉換的地帶,叫做秋天。

秋天是微妙的季節。當夏與冬往極致發展,秋天卻是個催生變化、轉換與沈澱的時刻。就如同在正午和午夜之間的黃昏,那是精靈可以藉著世界模糊的庇護,而跑出來的時刻;是一日告終,我們前往下一個定點,不斷移動的時刻。

這天,是日落最迅速的一天。在許多地方,秋天都是個短暫的季節,若不加注意,秋天就已以她多變且微妙的樣貌,就這麼輕輕滑過了。於是我們來不及收穫、來不及感恩,來不及享受、來不及儲備,就已經掉進冬天的考驗。但如果留心,留心空氣的溫度、蔬果的變化,留心工作的成就、親友的溫暖,留心我們向外努力那麼久,其實還有可以向內發展的自由,那麼秋天即使短暫,我們也可以將這大自然溫柔的緩衝,過成最豐富的樣子。

2014-09-16 13.38.13  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了我的人類圖,才知道我是屬於稀有的「反映者Reflector」。一時之間驚訝、得意、失望、恍然大悟──

「內在權威:沒有。
定義:沒有。
主題:失望。
策略:等待28天月亮週期。
反映者自身並沒有可依賴的能夠下決策的地方。
反映者的運作跟世上其他99%的人是完全相反的模式。

這什麼呀!百感交集之餘,卻覺得這好像解釋了很多事情。

我之所以覺得自己是空的,是個無底的容器。
我之所以覺得自己飄忽不定,情緒與能量隨時都在變。
我之所以主動接受、探尋他人,而表達自我次之。
我之所以覺得很沒有核心,自我意識強烈,卻又很沒有自我。

螢幕快照 2014-03-13 下午10.52.48  

身為反映者的功課是:每天我們所自以為的「自我」,其實很大部分只是在反映各種外在因素,如行星行運、周遭的人與環境。

「反映者就像行動的鏡子---將周遭的世界和人們反映給他們。透過與他們互動的過程中,反映者將他們自己直接的反映回去。」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

在家附近的迷你公園,日光節約近八點天已將黑,我又前往Crossroad,跟精靈coworkers們聊天。因為通常不知道要說什麼,所以我就會講講我最近在忙什麼。當我只是想講講我的工作時,我發現這概念對他們來說很奇怪。

「你的工作是什麼?」

「嗯,我在經營品牌,是個醫療產品公司。」想像看看跟活在大自然的精靈裡這樣說。聽起來是外星話吧!我馬上試著解釋:

「我們人類有公司,公司是一群人,會做一些事情,幫助人們。因為人會生病,所以我們創造一些物品,幫他們解決生病的麻煩。」

「我幫這公司做品牌的意思是,幫這個公司講話,讓大家知道這是誰。總之,公司的目的......就是分工,解決不同的問題,讓人類過更好的生活。」

精靈們似乎一知半解。你們的工作是什麼呢?我問。

「我們要觀察地球和生物,觀察各種變化。」

就這樣嗎?我內心其實知道,這本來就是一項浩大的工作。但相對的,人類的「工作」就得被質疑,整天忙來忙去,在做什麼?

「嗯,我們人類社會比較複雜,分很多地區,也分很多層次,每個人都做不同的工作。」精靈們的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,雖然有人負責管,有人負責行動,但使命大同小異,都圍繞著日常生活與自然環境。人類社會隨著工作不同,關心的事情也不同。

「雖然你們住在地球上,但是觀察地球不是你們重要的任務對吧。」精靈們表示。

我有點支吾。「嗯,我們做很多,嗯......形而上的事。我們在地球上生活,然後創造社會,創造制度,然後又忙著管理制度,然後把制度變得更複雜,然後要更多人去管理那些更複雜的事。最近我們發現地球表面的事情多重要,但我們已經爬很高,所以得繞個大彎,試著回去照顧本質的東西。我們東西越蓋越高,但是跟你們的工作相比,好像很不實際,已經脫離了生命。」

「你們人類,很會創造。手邊拿到什麼工具,就會往更高層去蓋,不會留在本來的地方。」這是不是在埋怨,明明是一同生存的土地,卻是他們在照顧,我們只顧著利用?

「為什麼不直接一點呢?需要環保,需要節省,需要治病,就直接從身邊的人和土地去取得和創造。為什麼要弄到那麼大那麼複雜的體系,到處繞彎浪費資源,達成相同的目的?」我向精靈們尋思。當然他們不能也不會給我答案。但人類的本質就是不會乖乖待在原地的。有些生活在大自然裡,接近大自然的原住民,他們用這種直接的方式生存,他們的工作跟攀蓋文明高樓的人們不一樣,而那已成為少數。脫離地球的生存方式,是我們所習慣的人類文明。

我跟精靈們說,回到我「日常工作」後,會試著從他們的角度觀察,生於土地的我們,如何不斷遠離土地的去活,以及為什麼會這樣。

事隔幾天,我看到一篇NASA投資的研究表示,人類文明社會註定崩垮,就跟羅馬帝國等史上重大文明社會一樣,會邁向滅亡。萬丈高樓平地起,思念地球只好往下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在Third Road的尾聲,因為稍微完整的實作過一套信仰傳統之後,我才開始了解其他不英相提並論對等比較的東西,例如知道薩滿不是一種信仰,或是療癒不見得必須是信仰的一環。在Third Road中做了很多微小的魔法和儀式,現在的我,特別想深耕神話傳統和身體的部份。

 

我找到了這本書:Full Body Presence。因為身體酸痛、坐姿不良、肚子很肥、食慾不佳等種種問題,讓我想要更了解自我療癒身體的機制。不管是很實際的簡單按摩,或是穴位知識,或是比較抽象的心理或能量療癒都好,我想要實際更拓展照顧身體的方式。

 

這本書搭配語音指導,評價蠻高的,不厚,但一開始讀起來我很頭痛,因為很抽象,講的無非是身心都要很aware、很present,開拓更多知覺。多麼讓人點頭稱是但不知所云呀!所以這本書重點不在文字概念,而在解釋自修實作的概念。

 

 

作者把這套方法分為三階段:

1. Opening Awareness

2. Grounding and Filling

3. Healing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to Life

 

第一階段,就是針對剛剛那不知所云的部份。什麼叫意識?語音練習會引導我們注意身體不舒服的地方,注意某個部位,感受身體的狀態,等等。能夠靜下心,直覺的專注身體狀態,就是意識。字面上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,一旦改成用直覺去觀察,就是學習一種新的語言。這種觀察能力,就是在培養「身體意識」的基本語言。

 

第一次實作,還是會不知所云,不知道要觀察什麼,或是沒有感覺。當他問:「哪裡覺得connected?哪裡最不connected?」我只顧得了思考,什麼叫做connected?而更加感受不出來。但就像剛學會開車時,做副駕的朋友說:你剛剛闖紅燈!我只能回答:我怎麼沒看到剛剛有紅綠燈?因為資訊太多,我還不懂的分辨鎖定資訊。這是必經的過程。起碼我會發現,我的雙手好像隨時準備好要動起來,做什麼;相對的我的雙臂沒什麼知覺,沒事我不會想到我的手臂。諸如此類。

 

第二階段,是向內、向外尋找能量。同樣從靜心觀察身體狀態開始,但是將注意力放在尋找有能量、舒適的地方,例如去發現,深呼吸可以稍微緩解緊繃的側腹。同時,也將注意力往地面、往地底延伸,去設想地球擁有孕育跟療癒萬物的能量。這種接地練習,除了開發早已存在的療癒能量,也讓自己更穩重冷靜。

 

這裡也許會出現比較多內心跟邏輯的疑問,但其實也只是更加深入的練習第一階段的觀察能力。作者在這裡舉的客戶案例,是一位女性半夜被闖空門的時候,因為平常有在做這些練習,因此臨危不亂,保持穩重,因此向外也散發這種安定的氣氛,歹徒一開始不但凶暴而且慌亂,但後來也變得冷靜,沒有做出額外的傷人或加害行為就離去了。

 

第三階段,是療癒的部份。從尋找身體或內心的痛苦或障礙處,設想體內有unconditional love去包容開始,然後針對內心的痛苦去試想新的可能、拓展出路,最後將這程序也套在重新設想人際關係上。

 

在尋找體內療癒能量的時候,浮現的形象是一個巨大柔軟的金色絨毛體,是紅血球的形狀。它包圍著我痛了三個星期的左側小腹,最後也不知是我想睡了還是見效了,那種痛的銳利邊緣暫時軟化了。能創造一個可以完全依賴的unconditional love,是很棒的感覺,像是小時候在媽媽懷裡哭,對任何狀況都是很有效的淨化第一步。接下來更有趣的功課,就是一直去想那件讓心裡痛苦的事,然後去設想,如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,是什麼樣的感覺?我們非常放不掉痛苦的感覺,寧可相信他傷害我、相信我是受害者、相信沒有辦法,等等。即使暫時拋開這些成見,也很困難,一旦想像情況其實可以很好,馬上就會被自我責難或是改變現況的恐懼所淹沒。但這是我們浮出水面重新呼吸的機會。

 

練習想像,是把自我放小、把視野放大,尋找新的出路的重要功課。雖然情況不可能立即好轉,但是一旦心態變,或一旦有那幾秒鐘產生了信心,那麼,我們就開始創造了自我療癒的能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習The Third Road已逾半年,我了解它在行為上非常脫離民間的精靈信仰,屬於近代reconstruct的威卡魔法。Third Road課程在幾週內就將結束,我今天心血來潮做了Journey to Finias(Faery Healing),然後翻開了前天買到R.J. Stewart的The Well of Light

R.J.這本書不是在講信仰,而是療癒系統。相較與大地魔法與大地信仰,重點不同:

1. Healing不是只為了自身的淨化與修養。比起信仰,healing是為大環境、為世界與各種生物,所做的事情。

2. Healing是與精靈和生物共同療癒大地,因此精靈和生物是對等的"co-worker",要溝通與合作。這不同於信仰,向對方祈求力量或指引。

Third Road的修習有非常多儀式,大部分工作是內在的思想與意念的潛移默化,這類的魔法工作。

而Faery Healing和The Well of Light的視角是同一種,都是在講精靈療癒,主要工作在於與精靈互動。我在這種系統中做過的練習,只有兩次Journey to Finias,這個經驗與其他冥想經驗相比,感覺是不一樣的東西,反而像薩滿的行旅。(其實,我對行旅與冥想認知還不深,不確定兩者真正的關係為何。我目前的感受是:冥想是用想像培養直覺,學習解讀Otherworld傳達的意念。行旅是真正去一些地方、與一些生物會面。冥想屬於自我,行旅屬於世界。)Journey to Finias留給我的印象很深,雖然沒有什麼驚奇體驗,但是像一個將近真實的世界觀,一直存在於我印象之中。

今天Journey完,有種奇妙的想法:剛剛那個是真的......對不對?有種心中一凜的感覺,不敢冒失隨便看待剛剛發生的事。一直以來,在相信有otherworld、和實際相信我們能與otherworld互動之間,還是存著保留態度。在Third Road的課程中,也許是因為知道它的神學觀是塑造出來的,所以不會苛求那是真的還是想像的。但精靈不是一個神學觀體系。如果相信有精靈,就會開始嘗試是否能與他們互動。

R.J.這一本書另一個到位之處,在於他對學習與溝通的觀念。

1. 口傳:本書研讀方式是先聽完CD,再讀整本書,再開始做書中的實作。口傳延續了精靈信仰的精神,不只因為原住民和凱爾特當地如此,也因為......

2. 人類世界以外的溝通有很多種,不限於語言文字。要拓展與Otherworld的互動和認知,就要開發其他感官。因此,讀書的第一階段只用聽的,讀者開始建構自己的想像與認知。第二遍用讀的,建構思路。他特別建議不要做筆記,因為讀完之後,與之前的印象交互產生之後的印象,會交結出另一層次的認知。之後再實作,又是在想像、語言及肢體之間,交叉產生自己的體驗。其實,每個人認知方式和注意力都不一樣,因此在不同層面的開發之下,同一種材料每人發展出的體認都不同。

3. 認知與學習:對Otherworld的溝通方式,也適用在日常生活:我們的能力不只在語言與邏輯、也超過我們對自己的認知,因為大部分的學習累積,都在我們看不到的腦內交叉作用間產生。

2014.2.16,精靈旅程的起步,從Crossroads開始。真巧,這幾天R.J. Stewart在PantheaCon有一場演講、一場音樂會,可惜沒去!

 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是我人生各方面都最迷失的一年。自我認同、感情生活、職涯規劃、摸索信仰、人際關係,每方面我都一直在自斷生路,脫離熟悉的人與環境,卻不清楚我要的是什麼。

我尋找身體力行大地信仰的方式,因為我需要心的強度。但雖然我去尋找了,卻也不順利,人生沒有馬上好轉。

魔法不輕鬆。

魔法聽起來好像只要遵循,然後驗收結果就可以了:坐在那裡,付錢請人看手相解塔羅;站在那裡,照本宣科點個蠟燭念個咒語。然後說老師準不準,咒語靈不靈。

這不是魔法。魔法是自己身心的鍛鍊,需要練習,需要去做。

效果其實在於過程,不在結果。過程需要自己投入去創造,結果只是自然附帶的東西。

我最近覺得簡單的淨化儀式和魔法真的會有效。但對別人我會謹慎用詞,因為「有效」聽起來像在形容減肥霜,買了就該有神奇效果。但其實「有效」是在形容跑步機,去跑了就有效,去跑了才有效。信仰與魔法是內在的東西,不主動投入心力是不會有結果的。

首先,做魔法的目的是什麼?舉例而言,我常在心裡有結的時候會做魔法,希望換個想法,開拓心胸,建立自信。簡單說是藉由內在修養,改變對外界事物的態度。

而到底什麼叫投入心力?看食譜跟烤餅乾的差別,在於起身去攪拌成份。看介紹魔法的書跟做魔法,差別在於心思的被動與主動。做魔法的基本要求,是帶著一個intention,一個目的。例如是要淨化某個負面想法?或是祈求神的陪伴?或是希望待會跟顧客開會不要出包?Intention越清楚,魔法就越有效。而講白話,這不是理所當然嗎?釐清想法的過程,就是主動投入心思;想法越清楚,就越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和外界;而這樣就是坦然的態度,就是一種有效的魔法。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顧2013這一年,我在三年斷斷續續摸索之後,終於開始實行大地信仰。2013也是我人生最混亂失去方向的一年,也許因此有了迫切的危機感吧。

以往學習大地信仰都是紙上談兵,二月的PantheaCon是個轉捩點。在那裡我親身見證,非主流信仰如同世界文明史一般複雜,有千百種體系。因此我確認了對Druid和精靈的方向,不去看太多有的沒的。也從接觸呼吸和ecstatic dance。

六月的California Witchcamp是另一個轉捩點,也是我在PantheaCon發現的。身為一個完全新手和種族異數,跟一百個人住在森林裡的那一週我非常自在,敞開心胸活在當下,面對各種高低正負的起伏,也交到朋友。

六月我也去了核心薩滿工作營,透過實作揭開神祕面紗之後,就能更客觀的判斷自己的需求。

接下來嘗試用文字整理我摸索大地信仰的過程和方法,以及它在這個時代的意義。

我對「實作」的需求也加劇,在沒有同伴又懶的情況下,我和camp的朋友作了幾次魔法,最後選定一本課本(是Faerie tradition出來的),開始每個星期固定的自修課程。很奇妙,我在2012年底就買這本書了,看到實作部分就跳過去。2013春天很想要養成實作的習慣,但做到第三個禮拜就忘得一乾二淨。

直到2013冬天,我是真正自發的需要固定實作,之前需要勉強自己記得的事情,現在變成我的寄託,每個星期都期待去老師的小屋裡上課。

 

<身>

老實說,今年改變最多的,也許是身體的部份。

身體和物質,是精神信仰的最根本。這是二十一世紀的趨勢,不管是飲食回歸天然,運動變成流行,產品注重手作和產地,軟體回歸硬體實境,信仰再度興盛……,這些都顯示我們想要從文明的高樓站回原始的土壤,因為實體世界是我們最直接的生命和資源,不能陌生。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十月的最後幾天,我突然發現,距離第一次留意太陽慶典,已經剛好一年了。第一次留意Gaelic年輪,特別為季節移轉獻上心意,是在去年的Samhain。那時我知識略有,卻沒有intention,不知道要怎麼過,就只是喝紅色的酒(巧克力葡萄酒啦!),關燈一晚,將時空讓給黑暗(其實這就算是intention吧)。

今年Imbolc,我第一次去了這邊的public ritual,傻傻的帶了食物和果汁去分享,卻沒有參與全程,中途離席。不懂Imbolc對於我現在生活型態的意涵是什麼,也不知如何接觸Brigid。

Beltane我沒有做什麼,倒是跟民俗舞蹈課去為社群跳了幾支舞。

Lammas,是參加完Witchcamp之後的第一個節日,我也去了public ritual,以塔羅為觀點去思考收穫。

竟然轉眼間,已經過了一年,又是Samhain!

 

這一次,我終於不是懵懂的在節日當天想著,我到底可以做什麼。反而我也在期待,我也在準備,而真正讓我有在期待、準備的原因,是因為這幾個月來有在practice,雖然散亂沒有紀律,但是也留心著月亮的週期,有時祈禱,有時接觸自然,並學習認識不同神祇。

今年確實有在期待Samhain的感覺,我想記錄一下自己樸實慶祝季節的方式。

自從十月的滿月月蝕以來,是我第一次留心月亮的變化,並嘗試記錄盈虧和自己精神狀態的關係。由於這兩個禮拜是月虧,我剛好有很多負面情緒,因此自然的養成習慣,在清除這些負面情緒。有次洗澡,就自然而然開始祈禱,請水和月亮幫我洗去負面、洗去恐懼、洗去批判,讓我以寬廣的胸襟,持之以恆的學習、持之以恆的愛。

在waning moon中迎接Samhain,有種越來越靜下來,深入自我的感覺。隨著這十天月亮逐漸消失,我在生活中也一直學習安於自我,自省而不批判,如老婦的深沈安定。我在暴躁和平靜間起伏,在極度需要別人和只想躲回房間之間來回擺盪,在今天總算有一點真的走往安於自己、清楚自己而不用受他人影響的方向上。雖然我一定還會繼續不成熟的擺盪,但這狀態是個新年入冬的好開始。

 

到底要怎麼一個人悄悄的慶祝Samhain?最直覺的從點綴祭壇開始。打點外表,香香的美美的,不是最開心最簡單嗎!

我找了天然材料的蠟燭找了很久,然後興起撿落葉枯枝回家的念頭。我到家附近非常大地風格的迷你公園,開心的去宣布我的intention:「讓我帶點東西回家,讓我帶點季節轉移的智慧回家。」公園裡有一株很可愛、粉紅色花朵花蕊長得超級像人形小精靈的花,我非常喜歡。我看到這花叢上竟然有顆果實,忍不住摸了一下,想不到他就從枝上掉下來,嚇我一跳。我乾脆問說他是不是要跟我回家,保佑我跟我室友。他好軟好軟,好脆弱,好像一顆心臟。我想他沒有拒絕吧,因此當場許願:

「請讓我帶這顆精靈之心回家,保佑我和周遭的人發現自己的精靈之心,發現直覺的、感性的、靈性的、溫暖的自我,以溫暖和愛待人,讓日子不缺玩心。」

我很開心再撿了兩片銀杏葉,帶著大家回家了。

 

這是我今年過Samhain的方式,許個新年願,願大家發現自己的精靈之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研究Neo-pagan跟的路上,薩滿算是旁邊的另一條路,我從來不是很有興趣,意外的嘗試薩滿神祕得不得了、最主要的行為「Journey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

兩天下午,Susan分別講解如何去Upper World和Lower World行旅,兩天我都聽到打瞌睡。我們所做的練習分別是:

1. 到Lower World去找一位動物靈魂
2. 到Lower World去找動物靈魂替他人問卜
3. 到Upper World去找一位人形老師,向他問卜或請他療癒
4. 到Lower World為別人找回失去的Power animal(力量動物)

6560_143300399195_8294788_n  

1. 到Lower World去找一位動物靈魂

行旅是進入「Shamanic state of consciousness」去「contact with spirits.」
行旅是「有目的性的去一個地方」(Going somewhere with an intention.)。這應該是行旅最主要的規則。
用我自己的話來說,行旅是在腦內想像去個地方做些事。微妙的差別是,那種半放鬆的狀態,似乎可以讓腦海影像自行發生,跟主觀的去想像又有點不同。
行旅的方法是選一個起點(Point of Departure),那起點必須是自己去過的現實中的地方,然後念著一開始的目的,全身全心放開去。
行旅不是往上去Upper World,就是往下去Lower World。上層的人形靈魂比較多,下層的動物靈魂比較多。不要水平在Middle World行旅,因為Middle World是眾生受苦的領域,這裡的靈魂不見得會對我們有幫助。
行旅通常在黑暗中,伴隨改變意識狀態的鼓聲,閉眼進行。

這些,都在我打瞌睡的時候講的,所以都沒聽到,因此第一次嘗試Journeying就做錯了。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報名了「核心薩滿 Core Shamanism (還有個註冊商標R)」

星期六早上陽光燦爛。開車前往海灣邊的工作營會場時,還是忍不住寂寞。我又前往一個實驗性的旅行:2日薩滿工作營。這連對親近的人都很難啟齒,尤其對方若連薩滿也沒聽過時,不得不用「通靈」「原住民巫師」等詞幫忙解釋,接下來連我自己也無力化解別人怪譎誇張的臆測,因為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才去一探究竟的。每次去對不熟悉的事情一探究竟,就得暫時跟熟悉的圈子騰出客氣的空白,到未知的圈子尋找陌生的歸屬感,去學習。

兩天課程蠻累的,腦袋一直動。只是我也沒料到,上完課的感想之一是「有點無聊」。兩天都不小心打瞌睡!全程結束後,我才覺得兩天的核心薩滿課程令人感覺空洞,抽離了情境和文化,好像憑著幾頁的教科書知識就可任意上手,完全感受不到薩滿在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深切連結。工作營就在鼓聲、坐著講課、躺在地上journey練習、和經驗分享之中度過。就這樣而已?

bk_wayof_lg

 

但就我短淺的知識和經驗,也不覺得這形式一定哪裡有錯。薩滿是放諸四海皆存在的文化,核心薩滿是關於薩滿的一種理論。

核心薩滿是集結世界各地不同的薩滿文化、整理出相通的道理和方法之後,抽絲剝繭抽象化,方便文明社會應用的理論。人類學家Michael Harner成立了「薩滿研究基金會」來推廣核心薩滿。在核心薩滿被發明之前,你不會找到哪一群真正的人們或部落在做同樣的一套;但如果你學了核心薩滿,去看各地族群的薩滿,便大致能了解是怎麼一回事。更何況,早期「薩滿」跟「靈魂學」是很人類學田野學術的研究,直到Michael Harner天才頭腦整理發表了「核心薩滿」,現代文明社會才脫離大自然和原住民部落來應用。不能說核心薩滿沒有用或沒根據,但也脫離了薩滿文化的重要靈魂,因此核心薩滿具有爭議性。我見過一個祕魯使用死藤水的女藥師,對歐美現代社會的薩滿學嗤之以鼻:「你在完全脫離叢林的地方,說要保留叢林文化資產!?」

 

為什麼會懷疑,會警覺

通靈、神祕學的領域太多樣,要篩選知識認真了解很費工,某方面可以說完全是個人的修行,因為一個人只能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。再多的理論書籍和案例,也只是幫助你篩選自己的信仰而已,如果沒有增加經驗,思考就會停滯不前。另外,許多用詞和概念,令人分不清是「比喻」還是「真實」,所以理性思考常跳進來,和單純的「經驗」攪在一起辯論不停。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系列,是在記錄我尋找大地信仰之過程。我從來沒有信過任何宗教、也沒有做過研究,用詞詮釋若不精確、有錯誤,還請多指教。

文/邊緣空間 

Pagan的儀式在做什麼?

cropped-PconBanner13a  

我追求理解pagan一陣子了,總是紙上閱讀,從來沒有自己屬於任何信仰的感覺,因為,信仰畢竟是要「做」些什麼──起碼祈禱吧!──才像是有信教,因此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參與儀式。我總共去了德魯伊、克爾特、印度、Feri的儀式(Ritual),每個感受都很棒。

 

Feri的儀式/全名Ole Time Good Spell Feri Pagan Tent Revival,由Dust Bunnies舉行

pic-of-me-from-mankey  圖片來源:Sister Jenya/Jason Mankey
這個「團體」走的信仰是「Feri Tradition」,形式上非常像天主/基督教聚會,進場發議程(還有閃閃發亮的feri dust紙扇子)穿插反複請神、講道、唱歌等活動。大家排隊進場的同時,台上穿長袍的小「唱班」已經福音班的搖晃唱著「Give me the ~ old time tradition~ Give me the ~ old time tradition~ Give me the ~ old time tradition~ That's good enough for me」,現場一派歡樂。等所有人入席,講道的Sister Jenya開始介紹該「教會」及信仰根據:他們的精靈信仰以東西南北四方及上下中為七神靈,常見的一神三面(少女、母親、老父)也各有男女面貌,所以加起來有13個神靈面貌,真多。接下來進行聖母祈禱、然後是精靈的四方召喚,跟前一天Storm Faerywolf的四方召喚大同小異(他們同派的嘛)。

我們唱的歌五花八門,例如這次講道主題是「Born This Way」,就大唱Lady Gaga的名曲而且Jenya還開玩笑的以她入題,還有唱Lean On Me、福音歌曲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(改成符合精靈信仰的This Blue Light of Mine)等。Sister Jenya是一絕,紅頭髮、一身黑,講話非常有力,又幽默又調皮,講到一半還扯開襯衫,裡面空空如也只有黑色星星的胸貼 XD ,講一講就會Halle-Fucking-lujah!。其實半場進行下來我才領悟她在那裡一直講些有的沒的鼓勵的話、思考的話、嘲弄的話,就是所謂的講道,就是所謂俱在一起祈求心靈平靜、得到力量的信仰集會所在。才想到小說中會出現「誰誰誰的講道講得真好」,是這種意思。Sister Jenya在這裡分享了當天講道的一部分內容。

hymnal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系列,是在記錄我尋找大地信仰之過程。我從來沒有信過任何宗教、也沒有做過研究,用詞詮釋若不精確、有錯誤,還請多指教。

文/邊緣空間 

誰是Pagan?

cropped-PconBanner13a  

Panthea,萬神聚集,你能想像幾十種不同宗教的上千人聚在一起四天,互相參加彼此的聚會、儀式、又唱又跳、交流信仰想法嗎?PantheaCon是美國非主流宗教(Pagan)最大的聚會活動,想不到已經在灣區舉辦16年了,前一年據說有兩千四百人參加。我在開幕前一天,才不小心發現這個活動,四天票價才$75美金,從早上9點到晚上12點,共有幾百場的講堂和活動。這禮物掉在我顛簸搜尋的path上,二話不說就收下了,四天連續直奔San Jose。

以一般人了解的方式,Pagan與其說是宗教的集合名詞,更像是超濃縮的世界文明史。這文明史包括了什麼呢?時代上從近兩百年的新異教復興、跨到上千年的既有傳統、到更古早的神話時期;文化上當然是以歐洲根源為主,也有美國本土、亞洲的內容。綜觀Pagan世界的人們,對來自不同文化的神祇和傳說都很熟悉,從希臘、北歐、克爾特神祇,到觀音、天照、加利,一位pagan大抵上都認識。因為是如此廣泛的集合,踏進Pagan世界就好像想一次掌握人類上千年來各地的文明及傳說。經過P-Con,我從無法掌握全貌的焦慮,轉成慢慢學習了解各種文化的心態。

在飯店會場,人們都別著綠色的名牌,裝扮可說是亂七八糟,完全沒有「標準」,這令人非常、非常安心自在。PantheaCon與其說是宗教集會,不如說是一群個性類似人們的聚會,這些特徵通常是:

1. 心胸開放,喜歡學習了解不熟悉、甚至不認同的事物

2. 尊敬自然、歷史與古老文化,神的概念源自於大自然的原理

3. 自我意識強:意思是樂於理解自我,習於分析自己的行為、思想和感受

4. 認為榮耀「神」的方式,在於貫徹自我

5. 常是社會邊緣人、弱勢或經歷重大事故,對非常態的人事物包容度也較高

6. 不會理性與智力至上,能夠坦然接受感官、情緒及空與靜的重要性

545708_380656488624120_215179826_n  圖片來源:Covenant of the Goddess

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