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一種跳舞方式,不用學,但是要花時間去發現。

自由的舞蹈,應該是讓人最自在、最開心的舞蹈了。這種形式沒有規則,不用學舞步,不需擔心看起來跳得如何。這不是一種演藝,不是向外表現,而是屬於個人的內在探索。

一般印象中,去跳舞,追求的是技藝和演出。但這種舞,就像靜心或閱讀一樣,與其說是跳舞,倒不如說是「用移動的方式獨處」。

 

向內跳舞吧,沒有人在看

一直以來我肢體語言非常差,不擅運動、走路會絆到自己、展現曲線照相擺pose還會尷尬。不僅是生理上對身體不熟悉,心理上也對身體有隔閡。

直到有一次,在一個令人安心的環境裡,黑暗中的音樂蛻去一切眼光,我們被教導著:「去移動、去感受移動的感覺、去感受身體。」我帶著生心理二重障礙,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,便偷看別人。大家都閉著眼睛,有的皺眉,有的微笑,有人動來動去,有人近乎靜止。這是沒有人在教學、沒有人在管我的時候。我模仿別人閉起眼睛,做出我唯一敢做的舞蹈動作,就是左右搖晃。

在不同的頻率和節奏中,我們去注意不同肢體部位可能的移動方式、張力和感覺。沈重大鼓來了,許多人也開始踏大步,壓低身子,但也有人沒有太大改變。音樂出現高頻和快速節奏,便意識到光是手掌和手指,就有好多種動態可能。就連伸長手臂,感受肌肉與地吸引力的張力,都是一種動態的探索。

這只有引導、沒有教學的兩個小時,就像一位一直傾聽、一直安靜看著你的好朋友,等待你從最束縛最自律的樣子,鬆綁成敞開、自在、頑皮的樣子。

在自由舞蹈的環境中,我終於打開了肢體語言的結。

這麼樣的一段時間裡,應該任何人都會發現,除了左右搖晃,自己的身體還可以做更多事。一旦知道沒有人在看自己,不用憂慮自己外觀如何、表現如何,那才能從內在感受跳舞,那才是各種舞蹈真正開心的來源。

太久以來,我們只看別人跳舞,展現美好的成果,自認不可能、不適合跳舞,就從來沒機會嘗試這個語言。

1980309_714197051935507_1126746907_o-2  

什麼叫自由舞蹈

這種「自由舞蹈」的概念,似乎沒有成俗的中文詞彙。

上述這種接近靜心、靈性的舞蹈,有很多種代名詞。例如來自夏威夷Big Island的一派文化,發展出「Ecstatic Dance」,在很大的空間舉行,會有一位DJ,會有靜心角落、神壇與瑜珈墊,舞池不可談笑,禁酒禁藥禁拍照。通常開始之前會有靜心或肢體課程,結束後會有靜心或療癒。大多數的人前往是為了獨舞,自我探索。

Ecstatic不一定要有宗教意涵,但是是以體驗、經驗為目的,所以是心靈甚至超神(超越神智)的,不是心智、知識的。去Ecstatic舞蹈時,參與者是清楚的帶著自己的目標,用這個機會去結合自我的生理面以及超我的精神面。去的時候不一定知道要怎麼做,因為那裏就是一個讓人放心嘗試的場合。我去過的場合中,穿瑜伽褲、運動服、嬉皮性靈裝扮、另類文化裝扮的人都有,但就是不太會賣肉。

也有人稱此為conscious dance或sacred dance。這跟trance dance又不見得相同。Trance的目的是切換到不同的意識層次(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),通常節奏比較固定(例如薩滿鼓聲),人們的習慣和作法也比較多元複雜,不像conscious ecstatic dance是清楚的拒絕所有外在影響。

美國的5Rhythms系統也是秉持類似的宗旨,但是是更有系統的從肢體動作、生理機能,發展出一套訓練課程。他們將肢體動作分成Flowing、Staccato、Chaos、Lyrical、Stillness五大類。台灣曾有人帶Esalen講師將5Rhythms引進,叫做五律神韻心迷動態舞蹈靜心,把每個元素都講出來了!不講出「神韻」、「心迷」似乎無法傳達那奧妙,講出來又擔心會引起怪力亂神的誤解。這種難以言傳、只能親自領會的事情,原本就不好依賴語言做單一解釋。台北的心悅人文空間也有自由舞蹈場合。

相較之下,「freeform dance」或「freestyle dance」指的「自由」指的較為形式上。Freeform也許可指現代舞蹈,也許可指ecstatic dance中,人們採用的一種跳舞方式,不講求固定舞步、順序或外觀。Freeform dance引起的形象,畢竟比較像在舞蹈教室,是可以求進步的一種形式技巧。Freestyle dance更是屬於街舞範疇,是相對於其他舞風,強調發揮個人風格的一種style,不是指沒有規則、沒有舞蹈目的。

一般而言,很難找得到理想中ecstatic dance的環境。一方面因為語意模糊,再來名字即使相同,實際場合的氛圍文化也因人因地而異。所以,擴大範圍,尋找以健康、嘗試為宗旨的freeform dance還比較容易在舞蹈教室中尋得。再不然,就是在最大眾化的舞池舞廳中,尋找精神相通的地點:去跳舞、不是去品頭論足,去探索、不是去表現的舞廳,也是有的。

 

一步步創造個人領域,就能自在

能夠「心迷」獨舞的環境,需要塑造,因為需要所有在場人的共識,知道這是獨處而非社交場合,是開放嘗試而非展現完美的場合。Ecstatic Dance明言「No talking on the dance floor」,就清楚奠基這邊的文化。這替大家擋下不自在的社交或互動,不需因為展示自己的身體,而擔心被異性貼近。拒絕交談互動的時候,也能基於尊重而不用感到不好意思。同時,這也明白表示這裡沒有老師給予清楚的指令或教導,創造、探索的空間都交給你來主控了。

別人為我們創造一個安心的外在環境之後,自己也要開始建立內在的疆界,才能真的自在,不受外界打擾。批判和擔憂總是來自於內在,就算我們只在腦海裡思考時,都會擔心外界眼光了,更何況是跳舞這樣的外在行為?即使身邊每個人都閉眼睛只注意自己,我們還是會擔心自己的行為與形象。所以跳舞的前幾分鐘,也許還動不起來,只能站著,其實那像是呼吸的舒展操,讓思緒平息,讓批判安靜。我到一個新的跳舞場合,也會緊張的全身僵硬,但那是自然的。花時間靜靜站著,呼吸,熟悉外在、找回內在,是理所當然的暖身,也不會隨著經驗增加,就再也不會緊張。

我們也要能應付外界來的訊息。總會有些尷尬的時候,你和鄰近的人不斷四目相交,或不自覺得彼此反射肢體動作。如果目的是掌握自己的個人領域,就必須面對這些意外的互動。不管微笑之後看向別處,或裝做沒看到,只要接下來你自己能忘記它對你的影響,就是不再受外界影響了。曾有人問一位民俗舞老師:「對人一直微笑或四目相接,會不會很creepy?」老師回答:「看人或對人微笑,一定要有用意。例如示意對方轉圈,或微笑表示很高興認識你,等等。漫無目的的一直黏著別人,就會侵犯個人領域了。」當有人接近,表示互動的意願,反應不外乎1. 嘗試跟他互動,2.拒絕跟他互動,3.跟他互動三種。自己要能決定什麼階段是嘗試期,過了之後,我就告訴對方:「不好意思,我希望獨舞。」一直忍耐,對方卻又不知道你的想法,那就是拒絕溝通,會很痛苦。當然隨著場合不同,你不曉得自己這樣是否得體又合理、或是不合常規,但累積這樣的經驗,才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個人領域。

不論是透過什麼方式,了解環境後,將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內在,就是自在的開始。因為我們不再花力氣去注意外界如何影響自己。精力可以用在尋找自己想要的體驗。我可以帶著強烈的用意,就只是想感受走路的肌肉變化。於是我曾經在ecstatic dance,繞場走路,很慢很慢的走了二十分鐘。當所有人都在跳舞,看起來如此超我、充滿靈性,我卻很笨拙、僵硬且無趣的在踏步,其實很不自在。但當我專心去尋找我要的感覺,那些思緒就漸漸消音了。

 

現在我好喜歡跳舞。那是個練習與自己相處的課程。那是個發現自己還不了解自己的地方。那是個練習開心與包容的地方。那是個忍不住會對自己笑,找到內在的地方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邊緣空間 的頭像
    邊緣空間

    邊緣空間

    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