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年下半年,我一直在學習一個道理,就是nothing is outside of you。

頭次認知到,原來自認總是尋找中庸、適宜和開闊的自己,其實也是自視甚高,愛批判人。

若不是遇到真正令我抓破頭的衝突,我想我沒辦法確實的學習到「人己如一,沒必要去批判」的道理。要學到這個道理,才能避免自己受無謂的傷。

 

平時,要抱怨、批評別人是很容易的事。但如果真心試著要化解這些不滿,最重要或最簡單的還是與自己和解。

「都是別人有問題,我為什麼要和自己和解?」

修身養性,讓自己更有智慧、更慈悲的關鍵在這裡。從更高的角度看眾人類,就會發現也許每個「別人」都跟自己是一樣的。覺得自己擁有最適當的世界觀,覺得自己善體人意做人得宜,覺得自己不斷在追求更好的品性,覺得自己在包容他人。每個人都有一套價值觀,並且不斷改善那價值觀,讓自己活得更好。

每個人都有擁有一套自己價值觀的權力。

別人跟自己一樣,都是一個自省的個體。

所以自己再怎麼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最好,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。

 

因此不要試著糾正別人,叱罵別人,覺得都是自己在容忍他。

每批評別人一處,自己一定有相對應的短處,是對方沒有指出來的。

別人也在容忍我,接納我。

 

我發現,過去總是下意識的篩選身邊的人,只會跟價值觀相近的人相處。因此跟身邊的人都談得來,很少有深入的基本人格上的衝突。

年紀增長,身邊總是會出現價值觀系統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。有些人跟自己合得來,有些人跟自己合不來。

價值觀不同、卻又跟自己合得來的人,就是老天送來的修養課程。

明明想維持友好關係,但是人格上、價值觀上的衝突卻很多。

與人交往不再只是輕輕鬆鬆的「我們都是同類」。

而是更複雜的,我們不同,但彼此接納,彼此包容。更清楚自己的不足,更感謝他人的接納。

 

這時候雙方往來的糾葛就很多,「我一直容忍你,為什麼你卻不改?」「我已經讓步很多了,你卻不為我做同樣的事。」

想要改變別人很沒意義,我們都曉得。但很難接受。

一個人,本身就是他那個樣子。要去他身上找他沒有的東西,並不是他的錯,而是根本不該那樣去找。

去沙漠找不到鮮花,你要怪沙漠嗎?

每個人的缺陷都不同,學著認識別人,了解他擁有和沒有的東西,帶著期待去要他沒有的東西,本身就是緣木求魚,是不是自己不講理?

「但是他應該要可以這樣……」「明明他那樣調整一下就好了啊……」

我們會這麼輕輕鬆鬆的隨時改變自己,隨時扭轉自己的本性嗎?說不定連自己本性是什麼都看不清呢!

不斷批評對方、不斷提醒對方的缺陷、不斷反應負面觀點,只會使得對方也開始注意你的缺陷、開始批評你、對你反感。

這是惡性循環。

 

而我還會更高一層的去批判:「我都會去思考這些學習阿包容啊的事情,不斷調整自己,但對方只是依然故我,也不去思考,我當然有權力抱怨他!」(指責對方低等生物)

這就是還沒有修到真正接受人己合一的境界。

真正穩固自我,就也能接受對方的任何樣子。

認為別人沒有跟自己走在同樣的修養之路上,就因此生氣, 這樣的自己還很驕傲,沒有生氣的資格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邊緣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